一招鲜
学温氏分灶吃饭,激活一线
面对庞大复杂的业务体系,如何避免大企业病?近期温氏股份的组织架构调整给出了答案。它将原养禽事业部撤销,拆分为三个按区域划分的独立事业部,同时将育种、环保等公司设为独立经营单元。

这一招的精髓,在于划小核算单位,与海大集团和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相似:构建一个强大服务平台+一线利润中心的共生体系。

具体如何借鉴?

第一,前线要彻底小。以温氏新成立的鸡业一部为例,负责粤闽两省的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可利用不同的区域优势和饮食习惯布局养殖业务,盈亏自负。逼着团队像老板一样思考成本与利润。

第二,中台要绝对强。海大的模式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总部为所有一线公司提供了极具优势的集中采购、核心技术研发和数据决策支持。中台把最难、最需要规模效应的工作做好,一线单元才能轻装上阵,聚焦于市场拼杀和客户服务。

这一强一小的组合,既能规避大企业病的迟钝,又能最大化发挥组织的整体优势,让每个最小单元都充满活力。

中小企业可考虑划分不同作战单元,核心高管直抓区域。以销售(提供客户价值)为核心组织技术、销售、客服人员。
今日热点
欧盟对乌克兰农产品关税重启,出海企业需立即行动
近期全球农产品贸易中最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欧盟重新对乌克兰部分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

随着为期一年的免关税贸易优惠到期,从6月初开始,乌克兰的禽肉、鸡蛋、糖、燕麦、玉米和蜂蜜等产品出口到欧盟将重新受到配额限制。据估算,此举可能导致乌克仅出口一项就面临高达8亿美元的损失。

这一事件对在海外市场打拼的中国农牧企业敲响了警钟。

首先,它标志着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冲击仍在加剧,任何国家的优惠政策都可能随时转向。其次,当乌克兰这个欧洲粮仓的农产品在欧盟受阻后,可能会转向中东、亚洲等其他市场,从而加剧这些地区的市场竞争。

中国企业必须放弃幻想,不能再单纯依赖成本优势,而应加速构建护城河:一是推动产品品牌化、高质化,提升溢价能力;二是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分散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三是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动向,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冲价格和汇率风险。
技术动态
谷歌AI进入智利鱼塘,技术应用逻辑已变
谷歌背景的AI公司进入智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鲑鱼养殖中海虱和藻华这两大顽疾。

这件事的关键启发,不在于技术本身有多高深,而在于其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它的系统通过分析水质、鱼类行为等多维度数据,能够提前预警病害和环境灾害,指导养殖户精准用药、优化投喂,大幅降低了死亡率和生产成本。

过去,企业要投入巨资自己研发、自己建设,而现在,它变成了一种可以按需订阅的服务,现在正被标准化的AI解决方案攻克,

中小农牧企业要抓住这个变化。你不再需要成为一个技术专家,只需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技术使用者。

核心思路是:将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如病害预警、死淘率控制、饲料转化率提升等,打包成一个需求,去市场上寻找能提供标准化、低成本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公司。无论是水产还是畜牧,这种模式都在快速成熟。

对企业家而言,你的任务不是去投资研发中心,而是要将预算投入到购买这些能立竿见影、提升效率的外部服务上。这是在当前环境下,用科技实现降本增效性价比最高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