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鲜
江苏最大特种水产料企业发展之道:专注、借力、守正
南通巴大从区域代销起步,多个特种水产饲料销量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值达15亿元,离不开专注、借力、守正。
专注:深耕细分,构建专业壁垒。 巴大早期就选择了特种水产饲料作为主攻方向,这避免了与大型综合饲料企业的直接竞争。他们持续投入研发,成立“水产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种专注使得他们能够更了解特定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借力:融入通威体系是巴大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仅是资本的注入,更带来了通威在品牌、技术、管理和渠道上的支持。巴大能够借助通威的采购规模降低成本,共享通威的技术研发成果,并利用通威的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
守正:质量为本,赢得客户信任。报道中提到,巴大的虾蟹料能够帮助养殖户实现较高的单棚产量,这直接体现了其产品质量的优势。对质量的坚守,最终赢得了养殖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总结来说,南通巴大通过在细分市场上的持续专注,借助与行业龙头的战略合作,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始终坚守,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从小到大的发展,值得学习
今日热点
中国谷物进口策略调整,粮价上涨倒逼供应链升级
2025年4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同比增长9.04%,环比也上涨了1.16%,这直接推高了农牧企业的原料成本。与此同时,中国谷物进口策略正在经历显著调整。。
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2025年1-4月,我国谷物进口总量同比大幅下降68.75%,进口额也随之下降69.40%。具体来看,玉米、高粱、小麦的进口量均大幅下滑,降幅分别达到95.12%、56.23%和83.05%。
从进口来源地看,澳大利亚成为我国主要的谷物进口国,占比高达42.14%。而从同比变化来看,从巴西的谷物进口量下降最为显著,同比下降了95.66%。这表明,全球粮食市场的供应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也在积极调整进口来源地。
面对全球粮价上涨和国内谷物进口策略的调整,中国农牧企业需要更加精打细算地管理供应链。大型企业如COFCO与蒙牛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部分原料价格,中小企业虽然不具备这样的体量,但可以借鉴其思路,例如与本地信誉良好的玉米、豆粕供应商签订中长期供货合同,锁定价格和供应量。
同时,关注国内不同区域的谷物价格差异,例如东北玉米和华北小麦的价格波动,进行区域性采购优化。此外,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体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来源,也是降低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措施。
技术动态
微胶囊植源添加剂抗病省药
Vetagro和Onda研究显示,微胶囊植源性饲料添加剂,降低虹鳟鱼耶尔森氏菌感染死亡率20%-30%。
这表明,通过精准释放植物提取物提升鱼类免疫力,环保又符合减抗趋势。通过精准投喂含有微胶囊化植物活性成分的饲料,能够有效提升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对传统抗生素的依赖。
这种新型饲料在幼年虹鳟鱼中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这意味着其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这提供了一个通过营养干预来提升养殖效益、减少药物投入的新思路。关注这类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和效果,或许能帮助我们实现更健康、更经济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