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鲜
告别盲喂!扬翔用精喂坊技术,头均降低成本40-60元
传统养殖模式下,往往根据经验或统一标准进行饲喂,导致部分牲畜过度采食,造成浪费;另一些牲畜摄入不足,影响生长。这不仅增加了饲料成本,也影响了生产效率。扬翔通过其精喂坊技术,用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喂养。
具体做法:
1. 数据采集: 通过安装在猪舍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每头猪的体重、采食量、饮水量、活动量等数据。
2. 智能分析: 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利用AI算法进行分析,建立每头猪的生长模型和营养需求模型。
3. 精准投喂: 饲喂系统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每个食槽的饲料投放量和饲料配方。例如,对于生长速度快的猪,增加高能量饲料的比例;对于采食量不足的猪,可能调整饲料的适口性。
应用精喂坊后,每头猪的饲料成本预计可降低40-60元,
其核心理念:用数据说话,精细化管理,值得借鉴。例如,美国的 PLF 也在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养殖方式,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效率。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逐步实现从依赖经验到依赖数据的转变,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今日热点
气候巨变下的农牧业:欧盟每年280亿欧元的损失警示什么?
欧盟委员会的报告显示,极端天气每年给欧盟农场带来高达280亿欧元的损失,且大部分损失没有保险覆盖。
细看这份报告,损失主要来自于干旱导致的减产、洪涝造成的牲畜死亡和农田损毁,以及风暴对农场基础设施的破坏。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竟然没有通过保险进行风险转移,这意味着欧盟的农民独自承受了这份苦果。
这对中国的农牧企业有何启发?1)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是真真切切影响收益的风险因素。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2)风险管理意识需要全面提升。除了传统的生物安全、市场波动风险外,气候风险也应纳入关注范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更精准的天气预警机制,以便提前采取防护措施。二是积极了解和参与农业保险,虽然国内的农业保险覆盖面、赔付力度还有提升空间,但它是对冲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工具。三是学习和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例如耐旱作物品种、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极端天气的养殖模式等。
技术动态
人药兽用:常用糖尿病药物或能低成本提升家禽产蛋量?
你没看错,一种常用于治疗人类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竟然可能在家禽养殖领域发挥新作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或许能以较低的成本,提升家禽的产蛋量,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根据feedandadditive.com的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到,在特定条件下,二甲双胍能够影响家禽的代谢途径,从而有可能提高其产蛋效率。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具体的用药剂量、适用 Poultry 品种以及长期效果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验证,但这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利用成熟的、成本相对可控的药物,来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
中小企业动辄投入巨资引进全新的生物技术,不太现实。而这种老药新用的思路,如果最终被证实安全有效,将大大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可以密切关注相关科研进展,一旦有明确的应用指导,可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摸索出适合自身养殖场的最佳方案。
当然,任何药物的应用都必须以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为前提。需要等待更权威的研究结果和监管部门指导。但这项研究启示,解决农牧业生产难题的思路,可以更加多元化,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像二甲双胍这样的潜力股等待去挖掘,用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提升农牧业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