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鲜
畜牧龙头企业如何在下行周期中抠出利润?
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生猪、毛鸡市场供给回升和价格下行双重压力,多家中国畜牧龙头企业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实现了扭亏为盈或利润大幅增长。其核心在于深耕内部管理,向效率要效益。
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饲料配方与采购:根据原料性价比动态调整,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2. 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存活率和料肉比/料蛋比。
3. 严控管理与运营费用: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提升人效和设备利用率。
4. 技术赋能: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监控生产环节,精准决策,减少浪费。
在市场波动期,更要苦练内功,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可以从优化种群结构、改进饲喂方案、加强生物安全等具体环节入手,小步快跑,持续改善。同时,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审慎扩张,是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
今日热点
董事长方洪波与薛华如何保持市场一线敏感度,做法值得借鉴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只是一个过客,不需要被任何人记住”,并分享了他保持市场洞察力的秘诀:深入一线,听取真实声音。他每年都会亲自走访乡镇、县城,与一线门店、客户、中高层3-400人进行一对一访谈,一年访谈两轮。他认为“一个CEO、董事长能听到什么,取决于你想听到什么”,强调一把手主动创造听真话的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大企业高层往往难以听到真实声音。
同样,海大集团薛华董事长也通过系统性方法保持市场触觉。他每周审阅来自业务员到总经理等各层级的一百多份周报,以洞察市场端的变化;定期抽取不同层面的团队成员沟通,深入了解当前阶段的问题以及“养殖户是怎么想的”;并每年接待大量经销商。薛华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对行业判断出现偏差,确保公司特别是“掌舵的人”在规模扩大后不会远离市场,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每一年策略都会出现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发现不了”。
这种“向下扎根”的领导方式,核心在于:
1. 获取未经过滤的信息:直接接触市场和基层,避免信息在层层传递中失真。
2. 感知真实的市场脉搏: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痛点以及市场竞争的细微变化。
3. 激发组织活力: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促进内部坦诚沟通的文化,正如BCG报告中提及的“扭亏应当从倾听一线员工的心声开始”。
中小农牧企业,领导者更应警惕“信息茧房”。定期走进猪场、鱼塘、饲料门店、养殖户家中,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坦诚交流,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抓住机遇,更能凝聚人心,让企业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和活力。
技术动态
精准环控、无抗饲料、数智管理:白羽肉鸡立体养殖新模式显现
中国农科专家近期成功创建了一套白羽肉鸡健康高效立体养殖模式,整合了环境精准调控、无抗饲料研发以及数智化管控系统。从源头提升肉鸡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关键技术点包括:
1. 环境精准调控: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参数,为鸡群提供最佳生长环境,降低应激和疾病发生率。
2. 无抗饲料研发:结合营养学和中草药、益生菌等替抗方案,开发新型饲料配方,保障肉鸡肠道健康和免疫力,实现无抗养殖。
3. 数智化管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养殖过程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疫病预警和智能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和养殖效益。
虽然全面复制大型立体养殖系统投入较高,但其核心理念和部分技术模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例如,可以逐步引入环境监测设备,优化饲料管理,尝试使用成熟的替抗添加剂,或采用SaaS化的养殖管理软件。通过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同样可以提升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向“健康、高效、绿色”转型。